推广 热搜: 智能科技,人工智能 

武汉+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的崛起之路

   日期:2024-06-25     浏览:9866    评论:0    
核心提示: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付诚就是其中之一。从2003年,付诚以8000元创业起步,伴随着北斗飞天的鼓点节拍,其执掌
 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付诚就是其中之一。从2003年,付诚以8000元创业起步,伴随着北斗飞天的鼓点节拍,其执掌的依迅由一家小公司快速成长为业内的“隐形冠军”。
“作为‘北斗+’时空智能产品提供商,依迅北斗以北斗+时空智能领域芯片、板卡、终端等软硬件为核心,研制生产高精度组合导航模组、高精度导航定位授时系列终端等,聚焦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精准农业等领域,并成功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依迅北斗品牌总监徐丁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依迅北斗+时空智能展示中心。受访者供图
地球空间信息领域,武汉拥有刘经南、李德仁、张祖勋、龚健雅等多名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测绘学科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以刘经南为代表的武汉多位院士及科研人员,都曾先后服务过我国三代北斗卫星系统建设。
北斗应用的实质是位置服务,武汉是我国北斗产业的科教人才资源密集区。
从武大等高校源起,武汉的北斗产业链搭建逐渐完善。已形成包括北斗芯片设计与地球空间信息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加工与运营服务、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人才优势、院士资源、政策引导,正吸引越来越多北斗领域的相关企业落地武汉。近年来,随着立得空间、依迅北斗、武汉华测等企业北斗智能终端批量生产,过去偏向软件的武汉北斗产业,硬件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开创出自己的局面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北斗系统已成为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的重要新型基础设施。
中国的北斗系统建设,是在国家经济实力、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的背景下开创出的局面。
上世纪90年代,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已完成全球组网,占据先发优势。1994年,中国开始研制发展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至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采用有源定位体制服务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系统,面向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服务。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建成开通,面向全球提供卫星导航服务,标志着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
伴随着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完善,武汉的北斗应用领域企业也在开创自己的局面。
“激光雷达这个领域的设备起初很多都是进口的,这几年基本自主可控了。进口的激光雷达核心元器件原来大概是两三百万元一套,自研之后只要七八十万,甚至新型的工具化产品只需要十来万,体积重量全面实现普适化、工具化、轻量化、国产化。”华测卫星副总经理陈长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2016年,依托与武汉大学在北斗高精度激光雷达移动测量技术的产学研联动,华测卫星的前身技术团队成立,组建了一支以行业内颇具实力的博士、硕士领衔的专业研发团队。2017年,核心产品北斗多平台激光雷达测量系统上市,在国内实现了产业化推广。基于厘米级的北斗高精度单点定位信息,通过激光雷达的立体式脉冲发射,获取三维时空信息。
2017年底,为实现自研的北斗高精度激光雷达系统规模化应用,武汉公司引入了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先进资本,达成初步战略合作。
陈长军介绍,高精度激光测量的核心零部件原先从国外进口,价格高,用户群也难以扩大,维修成本高,比较被动。结合原始武大团队的基础研究,并引进专业高科技人才,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发展、国内激光雷达技术的积累,现在已实现自主可控。
测绘行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改变,从过去的人海战术逐步变成依托无人船、无人机、背包手持等各种智能化轻便场景。无人船在河流里悬停,核心的北斗高精度定位结合动力系统,使其保持在点位上,采集完数据之后再移动,通过算法模型进行数据的智能识别处理,提升综合效率。
 
华测卫星研制的如是RS10,以非接触的扫描方式,扫描速度快、全数字化、高精度、适应性强,配合内业软件CoPre、CoProcess,可快速采集点云数据、处理数据并实现精准的体积量测。受访者供图
陈长军说,“以前只能做中低精度测量,现在能够达到高精度。之前设备笨重、操作性复杂、稳定性不强,现在产品的集成度更高,稳定性更强,操作也更简单智能。做无人船、无人机主要还是为了满足专业测绘人的需求,看似应用广,其实非常聚焦,始终围绕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及综合行业解决方案。”
北斗产业相关企业不仅在硬件上进行创新,也在空间层次、应用领域上不断探索。
“天临空地海的监测能力,这个概念是空天院第一次提出来的。”作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投资创立的高新技术企业,中科星图将实验室里的技术落地转化,面向特种领域、智慧政府、气象生态、航天测运控、企业能源等领域,探索北斗高分融合的产品型态和应用模式。中科星图慧安总裁李文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中科星图有三大利器,人工智能、大数据、遥感大模型,聚焦在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提供中下游的支撑能力。星图慧安2022年落地武汉,是中科星图应用业务板块向前推进的一个重要节点,以空天信息和中科星图的数字地球底座为基础,在公共安全领域构建服务能力。
“大模型领域主要是两个方向。遥感卫星对地观测的数据,完全靠人工分析效率比较低,通过大数据快速检测,另外一个是语言类的系统,实际工作中很琐碎的信息,利用大模型的能力快速生成报告,提供决策。”
遥感大模型应用往往是通过积攒业务积攒数据,模型、算力、数据的内容整合之后,形成大模型提供分析能力。中科星图可以做到对全球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快速实现灾害前后的信息比对,通过模型判断受灾情况。
“下大雨之后的结果,可以通过历史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从灾前事前的追溯,到灾中的处理到灾后的结果,大模型反复训练进行比对。山体滑坡、洪水地震大火,可以预判结果,通过海量历史数据推算研判,来防灾减灾。”李文凯说。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2022021082号-6